知識 |
來源:自用則小網 作者:楊泓/文 晉心榮/攝 發表時間:2023-05-05 瀏覽次數:4742 |
https://p9.itc.cn/q_70/images03/20221006/efd3f170d8e54d5588cd75c54cd6fb28.jpeg
原標題:“棠頌”,棠頌召公的棠頌甘棠遺愛 棠頌,指《詩·召南·甘棠》的棠遺歌頌之詞。 該篇歌頌周召公(一說邵公)奭巡行南國,棠頌在棠樹下(據考證,棠頌在今陜西省岐山縣劉家塬中學內)聽訟斷案的棠遺惠政,故稱。棠頌 召公是棠頌周初政壇上活動時間最長的政治家,先后輔佐了文、棠遺武、棠頌成、棠頌康四代周王,棠遺影響極大,棠頌地位和周公不分伯仲。棠頌 關于召公的棠遺記載,官方的典籍中很少見到,唯一可信的資料,便是《詩經》的記載。詩經是純粹的民歌,是人民口傳口唱的歌,可見一個人真正地為人民做了好事,真正的為政清廉,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。召公沒有留下巨著鴻篇,沒有留下警世名言,甚至沒有能夠留下只言片語。然而,他卻把自己留給了煌煌三千年歷史,留給了一代一代生息繁衍的中華民族的子孫。歷史與道德的傳承有時候是不需要文字的。一種偉大的精神是依靠生息著的民眾的擁戴,是依靠社會主流的支撐與包容而繼往開來的。精神本來是無形的,而融匯與吸納的形式和流程,卻是可見的。 甘棠又稱棠梨 召公姓姬名奭(shi),周武王和周公的弟弟,因他的采邑在召(今陜西岐山縣西南),故稱召公,亦稱邵公。周召分陜后,據《史記》記載,召公之治西方,甚得兆民和。召公巡行鄉邑,有棠樹,決獄事其下,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,無失職者。召公卒,而民人思召公之政,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,作《甘棠》之詩。 《詩經》里有《甘棠》詩一首,其詩為:“蔽芾甘棠,勿剪勿伐,召伯所茇。蔽芾甘棠,勿剪勿敗,召公所憩。蔽芾甘棠,勿剪勿拜,召伯所說”。 翻譯成現代話: 棠蔭茂盛樹萌長,千萬別砍傷,召公曾用它做房。 棠蔭茂盛樹萌長,千萬別砍劈,召公曾在此休息。 棠蔭茂盛樹萌長,千萬別動手,召公曾在此逗留。 |